与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签约!
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与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签约!
在过去的几年中,成都成都对外科协(筹)国际同声翻译中心分别为四川的几大最著名的景点网站提供了翻译服务,其中有九寨沟网站(英文、日文、韩文、马来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峨眉山网站(英文、日文、韩文、马来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近期我公司又一次荣幸的接受了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委托提供网站的外语翻译服务,7月底成都成都对外科协(筹)国际同声翻译中心成功地与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签订了委托协议,目前所有的翻译工作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小知识:大熊猫介绍
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追溯出许多关于大熊猫的充满传奇的记载。由于在古代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比现在
广的多,其地方名竟有数十个之多,如貔貅、貘、貊、驺虞、白熊、花熊、竹熊、食铁兽等等。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记》中记载,远在4000年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为貔一样的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貔”、“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
春秋战国时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经》中记叙,它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荣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 汉代(2000年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叙,汉武帝时上林苑(今西安市西周至县、户县界)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
西晋时(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当两军交战,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嘎然而之,因为战争规则: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幽室静养,感觉冷风飕飕,肤寒头疼,有人送给他一个画了大熊猫的屏风,果然有避风祛邪,驱鬼神,保吉祥的奇效。白居易十分欣喜,在屏上赋诗《貔屏赞》,诗人借大熊猫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生存,抒发他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饥荒。
明朝李时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述了貘皮可作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作为膏药,能穿透肌肤防治肿瘤;尿加水饮,可溶解误食入人体内的金属杂物。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古籍和地方志中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神秘的传奇式的异兽,十分珍惜。还可以确认,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南,西北地区的陕西、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华南地区的福建,以及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等地。现代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是美国一位叫露丝·哈克纳斯的女服装设计师,其夫威廉·哈克纳斯是一位动物学家和探险家,新婚不久便进入中国寻觅大熊猫,可惜尚未进入大熊猫产区,便病死于上海。哈克纳斯夫人继承丈夫遗志,带了两个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作向导和翻译,进入四川汶川县,继而来到戴维发现大熊猫的宝兴县东河一带,开始了寻找大熊猫的艰苦历程。
机遇偏爱有心人,露丝终于在夹金山下约2000米的山林竹从中,发现一只不到两磅重,出生约30天的大熊猫幼仔,露丝欣喜若狂,像对婴儿一样细心照料它。她曾在日记中写到:“它那黑白花的小圆球脑袋,用鼻子磨蹭着我的上衣,忽然本能的找到了我的乳房”。露丝给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苏琳”,在朋友的帮助下,露丝以两美元“贿赂”,用竹筐装着“苏琳”,海关登记上写着“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登上了麦金莱总统号海轮,混出了中国。1937年春,“苏琳”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立即成为该城明星,参观者一天达到4万多人。从此,“苏琳”和露丝的故事广为传诵,引发了又一次世界大熊猫热。大熊猫成了摇钱树,成了国际猎获目标,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9只活体大熊猫。据统计1869年至1946年间,国外有200多人次前来中国大熊猫分布区调查、收集资料、捕捉大熊猫、猎杀或购制大熊猫标本。仅1936年至1946年10年间从中国运出的活体大熊猫计有16只,另外至少有70具大熊猫标本存放在外国博物馆里。